近期,全球范圍內發生了三個重大事件,之于個人、企業和行業,都能感受到大碰撞、大洗牌正在進行中,無人可以置身事外。
一、DeepSeekd的突破與美國的制裁
自一月底以來,中國的DeepSeek成為全球焦點,在多個應用商店的排名迅速上升,引發了廣泛關注。DeepSeek憑借其獨特的技術路徑,大幅降低了大模型訓練的成本,打破了傳統依賴巨額資金和強大算力的模式。
此前,人工智能領域的訓練成本高昂,例如Open AI訓練GPT-4的成本約為1億美元,尚未完成訓練的GPT-5,半年內已花費5億美元。但DeepSeek僅以557.6萬美元的成本,實現了在數學、代碼、自然語言推理等多方面的性能與GPT相當,且其技術開源,為眾多后發國家提供了新的發展路徑。
DeepSeek曾對“美國會怎么制裁你?”做過回答,表示美國可能將DeepSeek列入SDN清單,可能禁止使用美元結算,同時對芯片供應實施“長臂管轄”。
結果更狠,美國國會直接通過法案,禁止美國人下載和使用DeepSeek,違反者將面臨最高20年監禁和100萬美元罰款,機構使用則可被罰款高達1億美元。其實早前,美國國防部、NASA和海軍部已禁止使用DeepSeek,主要原因是其服務器位于中國。美國此舉旨在切斷全球人工智能開源協作模式,試圖遏制DeepSeek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DeepSeek的創始人梁文峰,作為幻方量化的負責人,其安全問題也引起重視,畢竟近年來多位頂級科學家在四五十歲時遭遇意外,很難不讓人浮想聯翩。人工智能作為未來科技的核心領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誰掌握了下一代通用人工智能,誰就將在未來的全球經濟與軍事安全中占據主導地位。
美國在該領域長期占據優勢,顯然不會輕易放棄。況且,英偉達作為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的龍頭,若其倒下,可能會引發美股和美債市場的連鎖反應,甚至導致大暴雷。因此,未來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肯定會愈發激烈,且可能采取非科技手段。
這不,受DeepSeek刺激,今天(2月6日)凌晨3點39分,OpenAI官方宣布:向所有用戶開放ChatGPT搜索功能,無需注冊。
二、美國對墨西哥、加拿大及中國加征關稅
今年春節,許多企業主過得并不輕松。一位從事汽車零部件生產的上市公司負責人,在墨西哥投資了十幾億元人民幣,卻面臨諸多困境。由于對當地情況不熟悉,企業在建設廠房時遭遇諸多問題,如施工圖紙錯誤導致損失數百萬,庫房物品被盜,安保人員與盜賊勾結,以及當地水電價格高昂等問題,使得企業運營成本大幅上升。
然而,由于美國推行“近岸外包”政策,《美加墨協定》要求汽車75%的零部件在北美(包括墨西哥)生產,墨西哥成為汽車廠商進入北美的重要落腳點。從中國出口汽車到美國的關稅為100%,而墨西哥出口美國的汽車關稅僅為2.5%,存在巨大的套利空間。因此,該企業不得不跟隨客戶前往墨西哥投資。但美國近期對墨西哥征收25%關稅的威脅,使得企業面臨巨大風險,投資能否收回成為未知數。
美國的關稅政策不僅針對墨西哥,還涉及加拿大和中國。美國對加拿大和中國分別加征了關稅,加拿大則對1550億加元的美國產品征收25%關稅,我們國家也對部分美國產品加征關稅,對美國出口到中國的原油、農業機械等,我們額外加征了10%的關稅,與特朗普政府新一輪對華關稅相當,而對煤炭、液化天然氣這些,幅度直接來到了15%,并禁止部分小金屬出口,同時對谷歌提出反壟斷調查。
美國的這一系列關稅政策,源于其對前三大進口國(中國、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貿易順差問題,這三個國家與美國的貿易順差總額達7000億美元,這與美國“美國至上”的原則不符。
美國與加拿大之間的貿易沖突尤為引人關注,加拿大作為五眼聯盟的核心成員,曾與美國在多次重要歷史事件中并肩作戰,建立了深厚的經濟、軍事和安全伙伴關系。特魯多就說了,“從諾曼底海灘到朝鮮半島的山脈,從佛蘭德斯戰場到坎大哈街頭,在你們的至暗時刻,我們曾與你們并肩戰斗、共赴生死。我們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經濟、軍事和安全伙伴關系……我們一直都在,與你們站在一起。”
可想而知,美國的關稅政策讓加拿大有多憤怒了,果然當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當美國的朋友是致命的。
美國當前的行為反映出其主導的舊秩序正在崩潰,而美國正是這一崩潰的主導者。從歷史角度看,美國在二戰后建立的霸權地位已維持80年,其長期致力于輸出自身價值觀,通過拉攏、威脅甚至武力手段建立符合美國規則的世界秩序。然而,近年來美國開始戰略收縮,不再像過去那樣為維護盟友關系而投入大量資源,甚至將盟友視為負擔。從日本到歐盟,現在只是輪到了加拿大,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只在意美國的利益,下起手來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三、加征關稅與美聯儲降息的矛盾
美國的這一轉變,源于其自身實力的變化。美國的經濟結構中,實體經濟空心化,金融資本過度膨脹,同時背負著36萬億美元的債務,每年利息支出超過軍費,財政壓力巨大。底層民眾和實體經濟成為受害者,而特朗普主導的收縮政策得到了他們的支持。
美國試圖通過科技戰、貿易戰和金融戰等手段,打擊對手,壓榨盟友,以維持其單極霸權地位。然而,美國的通脹問題限制了其關稅政策的實施力度。美國目前處于降息通道,但1月份暫停降息,部分議員甚至要求加息。通脹數據高達3.3%,遠高于其期望的2%,物價和房價上漲迅速。在這種情況下,若大幅提高關稅,將進一步推高物價,引發民眾不滿,甚至可能導致特朗普政府下臺。
四、全球格局重構與家居行業未來趨勢
綜合上述事件,可以得出以下五個基本判斷:
1. 全球格局重構下的三大博弈:科技戰、關稅沖突和貨幣政策的交織影響,將成為未來全球格局的重要特征。
2. 全球權力結構演變:全球權力結構正向“一超多強”格局演變。美國試圖維持單極霸權,中國積極推動多極化發展,歐盟追求戰略自主,南方國家則謀求更大的話語權。
3. 技術冷戰常態化:人工智能和量子通信等領域可能出現“鐵幕2.0”,形成互不兼容的技術標準體系,技術領域的競爭和分化將進一步加劇。
4. 全球貿易體系變革:全球貿易體系正在潰敗,區域貿易集團逐漸崛起。各國將更加注重與友好國家的合作,形成各自獨立的貿易體系。
5. 貨幣體系多元化:隨著區域貿易、數字貨幣和大宗商品本幣結算的逐漸普及,美元霸權將受到削弱,貨幣體系將更加多元化。
基于此,筆者認為對家居行業未來發展的影響如下:
1. 全球格局重構下的三大博弈對家居行業的影響
科技戰:科技戰可能導致家居行業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受限。例如,一些國家可能會限制先進技術在家居領域的輸出,使得家居企業獲取高端技術設備、智能軟件等的難度增加,延緩行業智能化、數字化升級的速度。同時,也會促使家居企業加大自主研發投入,推動智能家居等領域的國產技術發展。
關稅沖突:關稅沖突使家居行業的國際貿易環境更加復雜。以中美貿易摩擦為例,美國對中國家具產品加征高額關稅,導致中國家具出口企業成本上升,利潤空間被壓縮,部分企業甚至面臨訂單減少、市場份額下降的風險。此外,關稅沖突還可能引發貿易保護主義蔓延,使全球家居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加。
事實上,關稅壁壘等問題已經引起了市場擔憂。去年11月,美國零售聯合會在美國總統大選前一天發布的新報告中稱,特朗普的普遍關稅提案可能會提高家具、家電的價格。特別是對中國家居對美出口企業來說,關稅的增加直接提高了其在美國家居市場中的成本,進而導致產品在終端市場的售價提升。由此美國市民的家具消費將面臨困難。
面對關稅沖突,中國家居企業通過加速海外市場多元化布局、推動產業升級與創新、發展跨境電商等方式積極應對。整體來看,企業集中于東南亞布局,以越南為主、泰國、印尼、束埔寨為輔,產業鏈得以集中。部分企業為貼近美國市場或同下游客戶合作選擇在墨西哥進行布局。
比如顧家家居通過開設多個標桿店,以自有品牌身份打入中高端市場。2023年12月,顧家家居在印度孟買開設了第一家標桿店,其“大店”模式提供一體化整家解決方案,滿足一站式購物需求。此外,顧家家居還在東南亞多國建立銷售網絡,推動品牌國際化。
志邦家居也通過“海外零售店+工程配套”的方式布局東南亞市場。該公司在泰國、新加坡等地不僅開設旗艦店,還建立了包含安裝、售后及產品鏈條的本地化銷售團隊。志邦家居的全球戰略發布會在泰國曼谷舉行,啟動了HOME+全球發展計劃,標志著公司將重點開拓東南亞新興市場。這種全方位的布局使得志邦家居能夠更好地滿足當地市場需求,提升品牌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在跨境電商版塊,根據世界貿易組織最新統計,全球電商市場份額已超過20%,家具行業在這一領域處于增長期,東亞、南亞、北美、歐盟等地區,家具市場規模龐大,線上消費覆蓋率最高,成為跨境電商貿易發展的主要地區,中國的阿里、京東、拼多多,美國亞馬遜、Ebay、Wayfair,加拿大Shopify,日本樂天等平臺,依靠穩定的供需端資源,成為目前全球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的主要渠道。
貨幣政策交織:不同國家的貨幣政策差異可能導致匯率波動,影響家居行業的進出口貿易和跨國投資。例如,美元政策的不確定性可能使人民幣匯率波動,增加中國家居企業出口的匯率風險。同時,貨幣政策的分化也可能影響全球家居產業鏈的資金流動和資源配置,對家居企業的融資和投資決策產生影響。
2. 全球權力結構演變對家居行業的影響
“一超多強”格局:美國試圖維持單極霸權,可能會繼續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對家居行業的全球供應鏈和市場布局產生沖擊。首先是全球家具貿易經歷了自由化時期的蓬勃發展,開始進入停滯階段,出口增速下降。美國不斷推行市場保護主義,大幅提高了商品交易成本,目前已對中國、越南、墨西哥、波蘭、印度尼西亞等多國征收家具關稅。
而中國積極推動多極化發展,為家居企業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合作機會,尤其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新興市場,中國家居企業的影響力有望進一步提升。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4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4年1-8月,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為8.3萬億元,同比增長45.1%,占同期人民幣跨境收付總額的20.1%。其中,貨物貿易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2.5萬億元,同比增長14.6%;服務貿易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3124.9億元,同比增長50.7%;直接投資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6748.8億元,同比增長28.7%。
歐盟戰略自主:歐盟追求戰略自主,可能會加強區域內家居市場的整合與規范,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對來自中國等國的家居產品提出更高的質量、環保和標準要求。這既給中國家居企業帶來挑戰,也促使其提升產品質量和標準,以適應歐盟市場的變化。
南方國家話語權提升:南方國家在國際舞臺上話語權的增強,將推動全球家居市場格局的多元化。這些國家的家居市場需求逐漸釋放,為家居企業提供了新的市場增長點。同時,南方國家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提升,也有助于營造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貿易環境。
3. 技術冷戰常態化對家居行業的影響
技術標準分化:人工智能和量子通信等領域的技術冷戰可能導致技術標準的分化,家居行業中的智能設備、智能家居系統等可能會受到波及。不同技術標準體系的形成,將增加家居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的運營成本和市場分割風險,企業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標準調整產品和技術,以滿足不同市場的需求。
技術競爭加劇:技術冷戰常態化將促使家居企業更加重視技術創新和自主研發能力的提升,加大在智能家居、環保材料、生產工藝等方面的研發投入。這將加速家居行業的技術升級和產品迭代,推動行業向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方向發展,同時也可能導致行業內的競爭加劇,優勝劣汰加速。
自2001年加入WTO以來,中國消費產業憑借生產成本優勢持續獲得海外訂單,代工業務快速發展。在此期間,大部分行業在產業鏈效率、研發、數字化等方面實現長期積累,龍頭企業國際競爭力凸顯。以大容量洗衣機為例,雖然美國2011年以來陸續對墨西哥、韓國、中國乃至全球大容量洗衣機征收懲罰性關稅,成功促使制造回流美國,但海爾通過收購GEA然后發展,已實現在美國大家電市場的龍頭地位。
4. 全球貿易體系變革對家居行業的影響
區域貿易集團崛起:全球貿易體系的變革使區域貿易集團逐漸崛起,家居行業也將更加注重區域市場的開發和合作。例如,RCEP的簽署為中國家居企業與東盟國家及其他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合作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優惠的政策支持。企業可以通過加強與區域內友好國家的合作,降低貿易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貿易體系多元化:各國更加注重與友好國家的合作,形成各自獨立的貿易體系,這將導致家居行業的全球供應鏈和市場布局發生調整。近幾年存在的木材供應紊亂、產能大規模轉移、市場準入困難等問題,就是其中的典型表現。
家居企業需要重新評估和優化自身的供應鏈布局,加強與穩定、可靠的供應商和合作伙伴的合作,降低供應鏈風險。同時,企業也需要關注不同貿易體系下的市場需求和政策變化,靈活調整市場策略。
5. 貨幣體系多元化對家居行業的影響
美元霸權削弱:隨著貨幣體系多元化的發展,美元霸權將受到削弱,人民幣等貨幣在國際結算中的使用范圍和影響力有望擴大。這將為中國家居企業的跨境貿易和投資提供更多的便利和選擇,降低對美元的依賴,減少匯率風險。
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統計,從2015年至2022年俄烏沖突前,美元在國際支付中所占份額下降,歐元占比提升,人民幣、新加坡元等貨幣的份額也有所上升。
以人民幣為例,近期就有多國已經或即將與中國開展以人民幣支付的跨境貿易活動。譬如,中國義烏和沙特阿拉伯在2 0 2 2年12月完成了首單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巴西于2023 年3月宣布與中國達成未來以本幣進行貿易的協議,巴西部分銀行已加入由中國人民銀行開發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
截至2023年3月末,CIPS共有參與者1427家,包括直接參與者79家、間接參與者1348家,覆蓋全球109個國家和地區。
結算方式創新:區域貿易、數字貨幣和大宗商品本幣結算的逐漸普及,將推動家居行業結算方式的創新。家居企業可以利用數字貨幣等新興支付工具,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同時也有助于提升企業的資金管理和運營效率。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 F) 的統計,美元儲備所占份額在2015年達到66%的階段性高位后就一直呈下降態勢,至2022 年底已降至58 . 36%。與此同時,歐元、日元和英鎊等傳統國際貨幣在國際儲備中的份額也有所下降,說明新興的國際貨幣在國際儲備中的份額相應增加。
總體來看,DeepSeek、中美關稅沖突和美聯儲降息貨幣政策將共同推動家居行業加速洗牌,促使企業向智能化、高端化轉型,同時也加劇了市場競爭,中小企業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
寫在最后
在全球大洗牌的背景下,風險無處不在,個人的幸福與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大環境,而非單純的個人努力,都不容易啊。
不過,當看到DeepSeek參照《別了,司徒雷登 》一文文風寫出的評論時,其展現出的強大能力又讓筆者對未來中美無論是貿易戰還是科技戰的結果又充滿了信心。因為它寫道:
那些戴著星條旗胸針的老爺們總愛念叨"脫鉤斷鏈",殊不知中國制造的產業鏈早不是三十年前的繡花枕頭。東莞的模具廠能在七十二小時迭代樣品,合肥的量子實驗室敢與谷歌叫板,深圳的無人機集群讓五角大樓夜不能寐。這哪里是什么"脫鉤"?分明是東方巨人從容解開殖民時代的銹蝕鎖鏈。
別了,美利堅的舊夢!關稅戰打不垮十四億人的飯碗,科技鎖鎖不住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當嫦娥五號從月背帶回土壤,當"祖沖之號"量子計算機刷新世界紀錄,當DeepSeek的算法在全球開源社區掀起風暴,歷史的車輪正隆隆駛向新的篇章——這個篇章的筆者,終將是掌握核心技術的中國人民。
推動行業智能化升級、拓展多元化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這是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家居人的使命,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