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走進福建永安市洪田鎮,萬畝竹海逶迤成浪,竹葉錯落蒼翠層疊,處處呈現出一派竹業興旺、竹農富足的美好圖景。
近年來,洪田鎮堅持生態領向,大力拓展延伸竹產業鏈,推動竹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林竹資源優勢成為了經濟發展勝勢,為鄉村振興再出發注入了新動能。僅2023年,洪田鎮就實現竹業產值10.5億元、稅收830萬元。
立“竹”優勢 科技育竹提升一產
洪田鎮立足得天獨厚的“竹”優勢,做“竹”文章,大力推廣竹林高效栽培技術,率先建成優質豐產竹林示范基地,使竹山效益大幅提升。2023年,全鎮竹山產值5.5億元,人均竹山收入7300元。
發展竹林固碳增匯、運用竹闊混交生態經營技術、提升竹林碳匯價值……洪田鎮在湍石村投入345萬元,打造2537畝高固碳豐產林示范片,通過除草撫育、平衡施肥、水分管理、結構調控、留筍養竹等科技育竹方式,確保竹年齡結構維持在3:3:3:1可持續經營狀態,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同時,持續提升竹林資源固碳能力,竹林年均畝產值突破3000元以上。
洪田鎮著力在改善竹林作業道路、灌溉、用電等基礎設施上下大氣力,大力普及履帶機、伐竹剪、竹山軌道車等實用竹山機械。目前,在洪田湍石村,高固碳豐產竹林示范片項目強力推進,已完成2000畝竹山施肥、13公里竹山機械專用道、11個噴灌設施等建設任務,11臺履帶式田園搬運機、2臺單軌機率先投用,使竹山作業機械化、自動化水平大幅提升。
推廣竹林多元復合經營模式是提升竹林效益的有效手段。洪田鎮以竹林下經濟示范基地為抓手,大力推廣野生四方筍移栽、無公害管理等技術,推動形成了四方筍、金線蓮等林下經濟產業鏈。目前,已成立林竹產業專業合作社9家,種植四方筍60多畝,促進村民年增收60多萬元,有效實現了林農增收、生態保護“雙贏”目標。
點“竹”成金 全竹利用壯大二產
立足全竹產業鏈條,發展竹深加工產業,提升竹加工企業實力……近年來,洪田鎮通過科學布局竹產業結構,廣泛招引江蘇、上海、泉州等地上下游竹企,加大重點竹木加工企業培育力度。使轄區竹企蓬勃發展。目前,已擁有竹木加工企業14家,規模以上竹木加工企業5家,輻射帶動半成品加工企業40多家,可生產竹家具板材、重組板材、集裝箱底板等10余種竹加工產品。
以竹為“媒”,串聯起原料供應到深加工、再到成品銷售的產業鏈,是洪田鎮全力打造全竹利用產業鏈的有力措施。通過轄區企業及個體加工廠向竹農收購毛竹原料,生產加工成竹篾、竹條、竹粉等初級產品,為后續竹企深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目前,洪田鎮年消耗毛竹780萬根,年產竹篾620萬張、底板76萬張、重組板材9100噸、機制炭1800噸,率先實現了對竹子價值的深度挖掘和全面利用。
充足的原材料是推動竹企轉型升級的重要保障。洪田鎮積極引導支持企業引進自動化生產線、環保碳化等先進加工技術,推動單一的原材料供應向深加工、設計、品牌建設等方面轉變。目前,已扶持一家公司投資6300萬元增設“以竹代塑”生產線,改進粘接工藝、加工處置等3項技術,深度研發竹菜板、竹家具等產品,實現年產竹制蛋卷桌、壓縮折疊菜板46500多件。
以“竹”出圈 拓展業態延伸三產
洪田鎮立足豐富的竹林資源,大力發展竹康養旅游業和竹文創產品,多措并舉提升竹產品附加值,助力企業多元化經營,提升市場競爭力,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
發展林竹康養產業。洪田鎮以紫云山森林康養基地建設為抓手,配齊配強竹林休閑步道、登山觀光棧道、度假木屋、鄉村民宿和瀑布觀景臺等設施;建成雙峰橋片區花海景觀,配套建設14.3公里生態旅游公路及沿線景觀帶,打造出了集竹景游賞、竹林康居、竹產體驗、高山康養于一體的復合型竹林康養基地。今年來,已累計接待各地游客2.1萬人次。
創新特色筍竹美食。洪田鎮充分利用當地筍多筍好的天然優勢,不斷改良紅糟筍果、油燜甜筍、即食筍等美食菜肴,有機地將原料搭配、工藝制作、口感風味與現代人多樣化的“美食口感”銜接起來,融入到“山珍宴”“紅軍宴”等特色宴席。特色的筍竹美食讓不少游客“情有獨鐘”,慕名而來,只為品嘗那一口“竹鮮”味,有力帶動了當地文旅與餐飲的融合發展。
拓寬竹制品銷售渠道。洪田鎮積極培育竹制品貿易及龍頭銷售企業,大力發展線上銷售、跨境電商等新型業態。目前,一家企業生產的多層竹鞋架、竹制置物架等產品已通過亞馬遜等跨境電商平臺,銷往歐美等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品月發貨量6000件,單項月銷售額達36萬元,國外市場份額和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洪田鎮一條“竹”產業鏈鋪就致富路,僅是永安市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作為中國筍竹之鄉、中國竹子之鄉,目前永安市已擁有筍竹加工經營企業169家,推出20個系列2000多個品種的筍竹產品,形成了以竹板材、筍制品為主,竹家具、竹香芯和竹機制炭為輔的產業集群,“小竹子”成就“大產業”,去年永安市實現竹業產值107億元、增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