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網絡購物狂歡節“雙11”已走到第14個年頭。今年“雙11”,中國消費者購物熱情依舊,但消費觀念等卻悄然生變。
消費者購買力依然強勁。盡管不時有人吐槽“雙11”期間商家種種促銷套路,但大批消費者還是將心儀商品早早加了購物車,或在直播間“蹲守”,只等優惠一來就迅速買單。
京東數據顯示,11月10日晚8時,京東“雙11”“巔峰28小時”活動開場5分鐘,超高性價比家電商品售出超過百萬件;開場10分鐘,汽車輪胎品類服務訂單量增長188%,超500個農特館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100%。
其他平臺也有不俗表現。“抖音雙11好物節”開啟1小時,抖音商城支付客單價比去年同期大增217.1%。10月31日晚天貓“雙11”第一波售賣,僅僅1小時,102個品牌成交額就超過億元人民幣。
今年以來,受疫情多點散發等不利因素疊加影響,中國消費與投資、出口相比恢復偏緩。據官方數據,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微增0.7%。分析人士認為,“雙11”充分激發了民眾消費熱情,有助于推動消費加速回暖,并帶動零售、物流等服務業加快恢復。
在中國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看來,“雙11”一系列飄紅數據向全球傳遞了中國消費市場回溫的信心,也見證了中國消費活力和數字商業的想象力。
“買買買”熱情沒變,但購物車卻發生了實實在在的變化。沖動“剁手”已成歷史,“只買對的,不選貴的”正被大多數消費者奉為圭臬,理性健康、拒絕浪費的消費理念蔚然成風。
從各大電商平臺和商家數據來看,以綠色節能為主要賣點的家電備受歡迎,“以舊換新”訂單也有大量增長。一些能夠提升生活幸福感的家居用品也廣受熱捧,智能晾衣機、智能美妝浴室柜、智能床等成交額都有明顯增幅。
與往年相比,今年“雙11”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線上線下融合越發深入,電商對實體經濟的帶動作用日益顯現。
據淘寶天貓數據,從10月31日晚8點天貓“雙11”第一波售賣啟動到11月11日0點,家裝家居、企業服務、寵物食品和潮流玩具等領域多條產業帶的整體成交額同比增幅高達三位數。企業服務領域尤其突出,如洛陽鋼制家具產業帶成交額同比增長185%,常州立銑刀產業帶同比增長227%。
如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所言,如今線上消費并沒有簡單地取代線下消費,而是成為消費創新拓展的重要來源。充分發揮線上經營等新業態新模式的引領作用,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將更有利于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此外,今年“雙11”,中國與世界經濟的互動進一步加深。越來越多國際大牌投身于這場年度消費狂歡,中國網購節日益成為全球共享的消費盛宴。
阿里巴巴數據顯示,2009年第一屆天貓“雙11”只有27個商家報名,而今年有多達29萬個來自全球的品牌參與,其中7萬個品牌系首次參加。在京東,短短10分鐘內,京東國際超500個海外品牌成交額同比增長翻了一番以上。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推進,中國市場規模龐大的優勢今后將進一步凸顯,這將為低迷的世界經濟注入更多增長動力。(完)
編輯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