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1年后,設計師群體成了家居家裝行業的新焦點。
3月的天貓家裝節期間,躺平設計家聯手天貓家裝在“天貓家裝城3D Mall”中,搭建了一層由11位獲得國內外獎項的中青年設計師組成的專屬樓層;
幾乎在同一時間段里,頻頻尋求跨界的快手,在佛山啟動了快手家居家裝節,想要借助“星辰計劃”讓設計師群體加入直播帶貨的浪潮中;
再往前追溯一段時間,蘇寧也在聯合家裝品牌進行設計師直播,計劃通過直播、推客、有貨等平臺招募1000名設計師和家居達人入駐……
在家居家裝行業的數字化變革進行到一定階段后,形形色色的玩家們集體將目光瞄向產業鏈中設計師群體,并試圖以虛擬樣板間、直播帶貨等形式挖掘設計師的IP價值,恐怕不是什么偶然的現象。
數字化的快與慢
家裝家居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早已不是什么新鮮話題,甚至說已經在整個上下游產業鏈形成了燎原之勢。
比如阿里多次在家裝家居領域秀肌肉,在2020年就制定了“未來3年內讓家裝的數字化率提升至20%,成交規模達到1萬億元”的目標。
再比如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等線下業態的數字化改造,線上和線下的邊界正在逐漸消融,線上線下一體化運作已經是一種新常態。
傳統的家居賣場已經隨處可見大屏、平板、小程序等智能終端和SaaS服務,導購的職責不再只是帶領顧客進行線下體驗,也開始為客戶提供“輕設計”服務。線上營銷也在與時俱進,讓短視頻生產開始高效量產、流水線化,不少商家已經用3D短視頻加3D樣板間來打造沉浸式場景體驗組合替代原來2D圖文推薦。
一連串的動作背后,家居家裝零售在傳統模式外蹚出了新的路徑:
當商品、體驗、門店、供應鏈、履約等環節被數字化,用戶在線上“逛家居”不再是什么空想,可以在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顧家家居、箭牌衛浴、天格地板等商家的線上店中查看數字化的商品,通過AR和3D技術查看商品在家里的擺放狀態;
當用戶下單某件商品后,居然之家等商家可以安排最近的門店或倉庫發貨,并且可以實時追蹤商品的配送和安裝情況,哪怕是過去重線下的場景營銷,也可以借助3D和綠幕技術在立體的虛擬樣板間中直播。
但這些只是家居家裝行業數字化進程中“快”的一面。技術對產業鏈的重構有著不可逆的趨勢,可技術尚未在短時間內改變家居家裝行業低維度混戰的局面,長尾市場仍處于陳舊的傳統業態。
目前國內家居家裝相關的企業數量超過10萬家,行業前50強的市場比重卻不足2%。即使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宜家等頭部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再徹底,如果數字化的進程止步于小公司、小作坊、個體戶,用戶體驗差、交易成本高的產業現狀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整個行業的轉型也就無從談起。
家居家裝行業的數字化正在進入深水區,缺少的并不是工具和方案,而是摸索出驅動長尾市場轉型升級的“藥方”。想要重構家居家裝的行業生態,還需要找到加速整個行業升級的源頭活水。
被聚焦的設計師
家居家裝行業“大行業,小企業”的格局,注定在短時間內無法被顛覆,但并非不存在為數字化提速的“捷徑”。
據《時尚家居》發布的《2021新消費者家居觀察及趨勢報告》顯示,80后、90后和95后,已經構成家居消費的主流群體;62%的受訪者居住在90㎡以下的戶型中,渴望通過好的設計改善生活品質;90后消費主力對產品差異化和個性化需求特征日益顯著,65%的受訪者表示會選擇購買設計師產品。
諸如躺平設計家、快手、蘇寧等將目光瞄向設計師人群的原因也就不難理解,一面是越來越年輕的消費群體,一面是擁有行業話語權的設計師,只需在兩個群體間建立起對話的渠道,就能找到增長的新動能。
何況目前市場中已經出現了兩種路徑:
一種是在設計師、消費者、品牌商之間建橋梁。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天貓家裝、蘇寧、快手等正在推動設計師群體參與到直播帶貨中,通過設計師的專業能力提升消費者對商品的信任度。進一步深挖的話,直播并非是唯一的對話渠道,微博、小紅書等都曾有意扶持家居類內容博主,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上也陸續有不少設計師入駐,設計師人群的KOL化已蔚然成風。
一種是通過SaaS化的工具加速設計的數字化。
三維家、躺平設計家等瞄準了生產力的痛點,試圖通過SaaS工具提升設計師的工作效率,將家居家裝設計從手工業時代帶進工業時代。可以看到的是,在3D云渲染和AI智能樣板間等技術落地后,設計師最快8秒可以拿到自己設計的高清渲染圖,進一步降低了設計師深度參與到家居家裝產業鏈中的門檻。
站在行業的維度上思考的話,設計師在產業鏈中扮演了承上啟下的角色:向上是五花八門的產品和商家,特別是在家裝和全屋設計領域,設計師需要熟悉每一種材質的特性和價格;向下對接需求各異的消費者,不同地域、不同年齡、不同預算的消費人群,對設計方案有著不同的苛求。
之前的家居家裝數字化過程中,重心在于供應鏈的交付環節,選擇性忽略了設計環節的價值。當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將設計師引入到賽道中,嘗試從最初的設計環節激活下游的市場,盡管一些嘗試還有些粗糙,卻為行業指引了正確的方向。
產業的“超級連接”
“誰掌握了設計主導權,就很可能占據了增長先機?!痹O計師成為各家爭奪的對象,不失為一個利好的消息。
只是設計師在家居家裝產業鏈中的價值,不應該框定在直播帶貨。簡單粗暴的將設計師視為帶貨的主播,無疑存在過度消費“設計師”的嫌疑,畢竟設計師的核心價值在于設計,在于以設計解決消費體驗中的痛點。
將設計師的能力數字化,進而拉平設計的成本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設計師的價值,卻也未能跳出設計師服務商家的思維局限。在家居家裝的全鏈路中,設計是整個價值鏈的起點,價值呈現不應只是一張張被消費者認可的效果圖,而是逐漸延伸到選品、履約、交付等各個流程。
簡單來說,家居家裝行業的數字化想要走出深水區,除了技術和渠道上的創新,最核心的抓手就是設計師和消費者,即通過改變用戶的消費習慣和設計師的角色,針對不同消費群體的個性化需求,建立從設計到選品再到施工履約的設計網絡,進而倒逼產業鏈上下游的數字化轉型。
至少就目前來看,行業中已經出現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一是家居家裝行業數字化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將設計師常用的家裝家居品牌、商品形成線上線下連貫的選品池,讓商品履約、交付的每個環節都在一個透明、合理、專業的體系下操作,設計師無需擔心因品牌合作或商業關系而縮窄設計的想象空間和選品范圍,進一步增大了設計師的“權利”。
二是圍繞設計產生的連接入口開始不斷出圈。雙11和618期間刷屏的3D樣板間,就是最為直接的例子,商家和消費者的連接不再是單一的商品,而是可交付、可落地的設計方案,既凸顯了設計的價值,降低了用戶的決策成本,也提升了人與貨的匹配效率,最終讓整個家居家裝生態鏈中的設計師、消費者、服務者、商家都能從中受益。
做一個總結的話,在高客單價、低頻、鏈路復雜的家居家裝行業,設計大概率將是為數字化二次加速的“關鍵先生”,以設計為起點的、貫穿全生命周期的“超級連接”,將是不同玩家的下一個賽點。
在剛剛結束的天貓家裝節上,淘寶推出了設計師專屬樓層,從多個維度提升設計師的影響力;房產交易起家的貝殼推出了家居服務平臺“被窩家裝”,喊出了“讓設計更純粹,讓交付更智慧”的口號;家裝服務品牌住小幫開始以設計師為陣地,介入到冗長的裝修鏈條中……
一場新的浪潮正在醞釀中。
寫在最后
當一個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帶來新動能的往往是“懂行人”。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家居家裝行業的數字化傾向于產業賦能,并取得了肉眼可見的成果:傳統家居賣場正在規模化進行數字化改造,商家的數字化營銷早已是一種常態,進一步提升了商業效率。
當互聯網巨頭們將目光瞄向產業鏈起點的設計師群體,預示著一大批熟悉家居家裝產業門道“懂行人”將跑步入場,為行業注入新的設計服務力和商業動能,家居家裝行業的數字化正在進入新的賽段。
文章來源:Alter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