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英文:smart home, home automation):是以住宅為平臺,利用綜合布線技術、網絡通信技術、 安全防范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音視頻技術將家居生活有關的設施集成,構建高效的住宅設施與家庭日程事務的管理系統,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適性、藝術性,并實現環保節能的居住環境。
一:背景
智能家居是在互聯網影響之下物聯化的體現。智能家居通過物聯網技術將家中的各種設備(如音視頻設備、照明系統、窗簾控制、空調控制、安防系統、數字影院系統、影音服務器、影柜系統、網絡家電等)連接到一起,提供家電控制、照明控制、電話遠程控制、室內外遙控、防盜報警、環境監測、暖通控制、紅外轉發以及可編程定時控制等多種功能和手段。與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僅具有傳統的居住功能,兼備建筑、網絡通信、信息家電、設備自動化,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甚至為各種能源費用節約資金。
智能家居的概念起源很早,但一直未有具體的建筑案例出現,直到1984年美國聯合科技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 Building System)將建筑設備信息化、整合化概念應用于美國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哈特佛市(Hartford)的CityPlaceBuilding時,才出現了首棟的“智能型建筑”,從此揭開了全世界爭相建造智能家居派的序幕。
二:發展趨勢
隨著智能家居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居開始引進智能化系統和設備。智能化系統涵蓋的內容也從單純的方式向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方向發展。
但較之于歐美發達國家,我國的我國智能家居系統起步稍晚,所以市場主流的產品(系統)還無法很好地解決產品本身與市場需求的矛盾,使得智能家居市場的僵冰還沒有被完全打破,所以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智能家居產業的發展。在此情形之下,從產品(系統)的技術角度上看什么才是解決這個難題的方法?據市場調研顯示,只有智能家居交互平臺才是最好的手段之一。
智能家居交互平臺是一個具有交互能力平臺,并且通過平臺能夠把各種不同的系統、協議、信息、內容、控制在不同的子系統中進行交互、交換。它具有如下特點:
1、每個子系統都可以脫離交互平臺獨立運行智能家居交互平臺中,各個子系統在脫離交互平臺時能夠獨立運行。如果樓寓對講、家庭報警、各種電器控制、門禁、家庭娛樂等等。各子系統在交互平臺管理下運行,平臺能采集各子系統的運行數據,系統的聯動。
2、不同品牌的產品、不同的控制傳輸協議能通過這個平臺進行交互由于有了交互平臺。不同子系統在交戶平臺的統一管理下,可以協同工作和運行數據額交換、共享,給用戶最大限度的選擇權,充分體現智能家居的個性化。同時,它還具有網關的功能,通過交互平臺,能與廣域網連接,實現遠程控制、遠程管理。具有多種主流的控制接口,如RS485、RS232、TCP、IP等,同時可以擴充添加國內外流行的控制接口,如EIB、lonwork、CE-bus、Canbus,以及無線網絡如:WiFi、GPRS、藍牙等。根據客戶及市場的變化不斷增加各種總線、系統的驅動軟件和硬件接口,豐富多樣的通訊、控制接口,為子系統的多樣選擇提供的基礎保障,智能家居有了最大限度包容性,用戶有了更大的選擇余地。
3、智能終端(觸摸屏)。僅做為各子系統的顯示、操作界面整個系統在平臺的控制、管理下運行,智能終端(觸摸屏)僅做為各子系統的顯示、操作界面,多智能終端配置容易可行。同時,可以記錄各子系統的運行數據、為系統運行優化、自學習提供依據。交互平臺,平臺可以記錄存儲各系統的運行數據,對系統的運行可以提供有效的歷史數據,同時可以根據歷史的運行數據,總結出主人的使用習慣和某種規律,讓系統能夠自學習。
4、控制軟件可編程(DIY),提供信息服務此系統方便用戶改變控制邏輯、控制方式、操作界面,用戶的控制邏輯、操作界面可以自定義、可以DIY。在現代的智能家居系統中,信息服務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有了信息服務,它給智能家居更多的“智慧”、給我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資訊、給智能家居賦予更生動的生命,它是智能家居更高的境界。信息服務內容包括:健康、烹飪、交通信息、生活常識、嬰幼兒哺育、兒童教育、日常購物、社區信息、家居控制專家等等,智能家居已不僅僅是面向控制的系統而是信息服務與控制有機結合的系統。
5、多種控制手段。在日常家居生活中,為了使我們對家庭的控制系統能隨時掌控、需要的信息隨時獲取,操作終端的形式非常重要,多種形式的智能操作終端是必不可少如:智能遙控器、移動觸摸屏、電腦、手機、PDA等。
而隨著云技術的發展,市面上出現了將云語音控制融入到控制系統的智能家居控制軟件,不需要專業的設備,任意一臺智能手機或是平板電腦安裝上軟件即可,其兼容 windows 、IOS、 android系統,開啟手機軟件,啟用監聽模式,在聲場的覆蓋的范圍內,即可與系統對話控制電氣設備,更強大的是該系統還可以接入互聯網系統,進行日常信息查詢,瀏覽網頁,搜索音樂等功能,整個交互的過程,可以是全語音也可以是屏幕顯示。
三:房地產遇冷 促進智慧社區發展
智能家居的發展不光是自身在尋求機遇,相鄰的地產行業也在盯著這塊肉。
房地產黃金時代已經過去。2012年以來,我國房地產待售面積每隔12個月都以至少1億平方米的幅度增加。2012年,我國房地產待售面積與銷售面積比例為是25%左右,2015年,已上升至54%,增加了一倍以上。從2014年年底開始,住宅的銷售增長率為負數。
房地產近年的遇冷下滑成了不爭的事實,不能適應時代轉型就意味著被淘汰,于是更多開發企業除了在公關自己的硬件條件外,又開始重新挖掘品牌形象等軟實力影響,迫不及待地去加上“科技”、“智能”等王牌標簽。于是開發企業的采購名單里自智能手機、家電、裝修基金后又大量新增了智能產品的預算,開始大量尋求智能廠商合作。
然而傳統智能家居行業,包括小米、海爾、華為等一線品牌在內,始終無法回答一個問題:這些智能家居單品對于地產開發企業來說究竟有怎樣的影響?業主在購買這些產品的動機是什么,地產開發企業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又如何去籠絡挖掘商機?
業主主動購買智能家居影響的范圍局限于家庭本身,智能家居如果不能和開發企業搭上關系,“智能社區”就會成為偽概念。業主家里用什么高科技遠程操控家電跟開發商有何關系呢?
真正的智能社區也不僅僅是公共區域有WIFI,門禁出入不再使用實體卡等簡單內容,而是業主真真正正能通過智能的設備達到控制和監控的目的。
智慧家電、智慧自行車、智慧門禁、智慧一卡通、智慧路燈、智慧交通錄像等僅僅是設施,而智慧社區發揮的作用就是用一個智能的系統,把這些碎片化的系統整合、連接起來,并通過中樞控制系統為每一個社區的成員、城市的居民以及他的家庭、個人和政府實現便捷的社會化服務。
四:未來有多遠,智能的風已經吹起
我國已經下發戰略目標今年實現國內143個智慧城市目標,我國現在許多一線城市也都在逐步實現小區安防與110報警系統直接關聯、智能物業、智慧停車等,一些大開發企業諸如萬科、中海等和智能家居品牌嘟嘟E家擁有智慧社區成功案例。
國外更是已經從智慧家庭、智慧社區發展到了智慧城市。像瑞典已經用智能交通系統實現自動收費和罰款,丹麥通過智能識別和定位技術保障出行暢通。智能這股風頭已起,只是看何時燎原了。
編輯: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