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以后,土地革命戰爭深入發展,紅軍陸續建立起贛西南、閩西、湘鄂贛等革命根據地。隨著工農紅軍的革命斗爭和革命根據地政權的建立,各革命根據地相繼建立了銀行等金融機構。
贛西南革命根據地
東固平民銀行和東固銀行
贛西南革命根據地位于江西贛江中上游地區。
1929年至1930年,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的紅四軍和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的紅五軍,在贛西南地區開展革命斗爭,建立了贛西南革命根據地。
東固平民銀行舊址
贛西南革命根據地金融組織最初出現在1929年2月。為方便農民借貸,在東固鎮成立了東固貧民借貸所。隨后,中共東固區委決定在貧民借貸所基礎上成立東固平民銀行。1929年8月,東固平民銀行成立,其主要業務是印刷發行紙幣。在東固平民銀行成立前,東固消費合作社曾印發一種銅圓票,供貿易過程中找零之用。東固平民銀行成立后,印制發行了面額“十枚”、“廿枚”、“五十枚”、“一百枚”四種銅圓票。
東固平民銀行 銅圓票
1930年3月,贛西南蘇維埃政府成立后,為適應革命根據地建設需要,決定改組東固平民銀行為東固銀行,作為贛西南蘇維埃政府銀行,并在興國縣、永新縣設立分行。東固銀行擴大了貨幣發行和營業范圍,對促進贛西南革命根據地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1930年10月,紅軍攻克安縣城,并成立江西省蘇維埃政府,同時撤銷贛西南蘇維埃政府,東固銀行的使命即告結束。
贛南革命根據地
江西工農銀行和江西印刷所
為從金融上支援反“圍剿”,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于1930年11月17日發出“緊急通令秘字第一號”,要求迅速籌劃創辦工農銀行。同日,江西印刷所在吉安成立,并立即開展工作。11月27日,江西省蘇維埃政府發出“緊急通令秘字第四號”,決定“本政府財政部以一百萬現金創設大規模的江西工農銀行”。至此,江西工農銀行在福田正式成立。
在戰火硝煙彌漫中成立的江西工農銀行,其使命就是籌措軍費,支援戰爭。作為江西工農銀行附屬機構的江西印刷所,其任務就是印刷紙幣。在連續三次反“圍剿”戰爭中,江西工農銀行及江西印刷所跟隨紅軍東征西戰。
江西工農銀行20元紙幣正面
江西工農銀行20元紙幣背面
1932年2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成立,江西工農銀行即停止發行貨幣的工作,江西印刷所被并入新成立的中央印鈔廠和中央造幣廠。
閩西革命根據地
信用合作社和閩西工農銀行
1930年3月,閩西蘇維埃政府在龍巖成立。
閩西革命根據地建立后,由于敵人封鎖,商品流通不暢,造成農業衰弱和市場蕭條。1930年3月18日,閩西特委決定“普遍發展信用合作社組織”,并在永定、上杭等縣陸續成立了信用合作社。
閩西工農銀行舊址
1930年9月,《閩西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決議案——反富農斗爭決議案》指出:“目前為要調節金融,保存現金,發展社會經濟,以爭取社會主義勝利的前途,唯一的辦法是設立閩西工農銀行,各縣設分行,總行隨閩西政府所在地而定。”為開設閩西工農銀行,閩西蘇維埃政府發布第七號布告,布告中說:“閩西自土地革命勝利、赤色政府建立后,社會經濟已日漸發展,可是目前敵人經濟封鎖致社會經濟的發展發生了很大的阻礙,因此大會決定設立閩西工農銀行調節金融,保存現金,發展社會經濟,實行低利借貸。現已推舉阮山、張涌濱、曹菊如、鄧子恢、蘭為仁、賴祖烈(長汀推舉一人:黃維仁)七人為銀行委員會委員,阮山為主任,成立籌備處,著手進行。銀行資本定為20萬元,分20萬股,股金以大洋為單位,收現金不受紙幣,舊銀器每兩折大洋陸角,金器照時價推算,限期九月內募定。”1930年11月7日,閩西工農銀行在龍巖正式開業,同年11月25日開始發行紙幣,紙幣面額有1元、2角、1角三種。
閩西工農銀行 紙幣
1932年4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福建省分行成立,閩西工農銀行因是群眾集資性質的銀行,故與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福建省分行并存。但閩西工農銀行的紙幣停止發行,原發行的紙幣允許繼續流通一段時期后逐漸收回。1935年春,主力紅軍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后,閩西工農銀行完全停業。
編輯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