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越來越多的地板企業深感市場競爭的壓力,在層出不窮的內外壓力下,不少地板企業都在尋求逆勢突圍的方向。盡管地板市場競爭尤為復雜,但企業也不能盲目悲觀,時下伴隨農民工市民化政策的逐漸實施,地板企業或許從這一政策中謀取商機。
農民工市民化政策為地板企業帶來希望
據國家統計局官方數字,2015年1-11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87702億元,其中住宅投資59069億元;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723990萬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積503347萬平方米;截至11月末,全國房地產庫存面積69637萬平方米,比10月末增加1004萬平方米,創下歷史最新高。
“要化解房地產庫存,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推進以滿足新市民為出發點的住房制度改革,擴大有效需求,穩定房地產市場。”據了解,國家“加快農民工市民化”,就是要通過多項政策調整,讓農民工進城落戶,幫助農民工在城市里購房,讓農民工成為房地產去庫存的主體。目前全國有近7億平方米的“庫存房”,需要農民工市民來化解。
地板企業挖掘商機需要從兩方面進行
在中國地板業的“嚴冬”之際,國家“推進農民工市民化,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可謂給地板業發來了一支“救兵”。相關樓市政策的出臺,無疑為整個家居建材市場帶來了新的商機。對于傳統產業而言,地板企業又該如何找到挖掘商機的方向呢?
一方面,農民工市民化的過程,實際上是人的城鎮化過程。最先變化的是安居環境,從平房走進樓房。據悉在“去庫存”中,多地將加大精裝房建設的力度,為定制家具、板式家具、辦公家具廠商等地板企業,提供了與地產商合作、工程招標、集團訂單等重要商機。
另一方面,在進城購房置業的農民工中,有的手握失地補償金,有的攢下了打工積累的“家底”,成為新的地板消費群,給地板市場帶來了新增長點。有關地板廠商應采取針對性、差異性營銷策略,將“不差錢”農民工市民發展為新客戶。
因此,對于地板企業來說,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地板企業的發展也必須要結合時代趨勢進行,在商機面前,企業唯有做好準備工作,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達到較為理想的發展。
編輯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