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伴隨互聯網行業的不斷發展,電子商務模式在地板市場上發展地風生水起,不少地板企業紛紛將發展目標放在了電商領域內。但作為一個在國內發展了近三十年的傳統產業,地板行業在發展電商的同時,無疑對傳統門店模式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在這種情況下,地板企業該如何協調這兩種經營模式呢?
電商模式對傳統實體店模式造成沖擊
到底什么才是電商? 在一般消費者的眼里,電商就是將產品放在網上展示,來達成交易。但是如果企業這樣理解電商,格局就不夠了。企業層級的電商定義應該是以互聯網技術為工具,來改革和完善商品和服務的價值流通過程的一種方法論。對于企業來講,跟電商平臺合作,與企業自己做電商是不同的概念。地板企業做電商應該是戰略層面的考量,必須把企業、渠道經銷商、電商平臺、用戶都納入進來才算一個完整的電商閉環,也才能夠實現持續的發展。
傳統的地板實體店等經銷商們,要想不被企業與用戶拋棄,就要先弄明白企業為什么寧愿沖擊線下渠道商實體店們的利益,也要與電商平臺合作的初衷。雖然地板行業網上的銷售與實體渠道的銷售占比,目前并沒有足夠大。但這也是一塊絕對不能放棄的戰略級市場。特別是在當前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所以企業更是不能輕易放棄線上電商。當然地板企業在與電商平臺合作的過程中,肯定也在思考一些潛在的風險。比如說,企業肯定也不會全身心的投入到與電商平臺的合作中,其原因不言而明。企業也在打造自己的電商平臺,還在發展線下的實體店,就是為了建立戰略上的平衡和策略上的多條腿走路。
地板企業協調線上線下利益需從兩方面進行
打通線下與線下,關鍵要抓大放小,找到融合點和差異點,真正謀求將線下資源與線上資源的有效對接,而不是完全融合。想要協調好二者的關系,就需要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價格應該保持相對統一。從客觀角度看,固然網上那種低毛利的價格競爭太激烈,無法持續,不過實體零售店賣得太貴也不正常。不是說零售店的毛利太高,而是其進貨成本跟運營成本都比較高,導致終端價格必須要高才能維持地板實體店的生存。其實,現在天貓、京東等平臺,大部分的產品價格已經與實體店的零售價格相差不太大,因為電商平臺的運營成本也增加了。所以企業應該對電商平臺的供應鏈價格體系有所約束,不至于經常性的沖擊線下渠道商和實體店的價格體系。
另一方面,要提高經營效率。最重要的一點是降低線下渠道零售商們的進貨成本。如何降低呢?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經營效率。不可避免地要砍掉一些中介作用的代理商,或者將代理商的經營職能轉化。時代的進步肯定會淘汰一些落后的生產力,這個是趨勢而不是靠運營者的聰明才智可以避免的。以前我們為什么要發展那么多層級的代理商,那是因為過去20、30年,中國的物流基礎設施不發達、企業獲取第一手消費者信息困難、單個企業的體量規模小、各地的商貿保護主義氛圍濃厚、企業融資困難、市場人員管理難度、所有的這些逼得我們的企業面對全國市場時,不得不借助各地的經銷商體系。
因此,在電子商務模式在不斷被放大的情況下,地板企業的發展也必須要緊密結合時代趨勢進行,唯有找準市場的發力點,在充分認識到電商和實體店之間的關系的情況下,才能最終協調好線上線下的利益關系,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方向。
編輯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