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6年的到來,家居行業氣氛日趨緊張,新的一年家居行業又將上演哪些“大戲”?北京商報記者根據上一年度家居行業的風云變幻,把脈行業發展,做出六大猜想,或許能給爭戰市場的企業們提供些許參考與啟迪。
猜想一: 北京主流家裝品牌再被收購
2015年10月底,居然之家并購元洲裝飾,將這個在京城扎根18年、長期位居“十大家裝公司”之列的老牌家裝公司納入麾下,并將其擺在了與居然裝飾同等重要的位置。此舉觸發東易日盛(25.34, -2.81, -9.98%)、業之峰、博洛尼、實創、今朝、亞光亞等老牌家裝公司輪流坐莊占據“京城十大家裝公司”寶座的平衡徹底打破。
居然之家并購元洲只是一個開始,在2016年繼續收購其他老牌家裝公司興許正在謀劃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少曾經的主流家裝品牌已經步步丟失陣地,經營情況日漸暗淡,2016年不是被居然之家收購,就可能會被其他有實力的家裝公司收購。
猜想二: 互聯網家裝進入倒閉期
如何讓互聯網家裝從一個概念落到實處?體驗是關鍵,縱觀市場上各類打著互聯網家裝旗號的企業,比如平臺類的土巴兔、新浪、搜房等,新銳派的專業公司愛空間、悅裝網等,老牌家裝公司轉型的實創、輕舟等,能破解消費者體驗這個難題的少之又少,更何況眾多互聯網家裝在流量爭奪戰中紛紛陷入燒錢困境,薄利潤、高成本的現狀讓眾多不賺錢的互聯網公司急于融資,并舉著巨額銀子快速沖向全國,勝負手只看2016。
“90%的互聯網家裝將掉下來摔死。”居然之家董事長兼總裁汪林朋對于2016年的一句預言,揭出了互聯網家裝軟弱的本質:錢燒光了,就只剩倒閉一條路了。
猜想三: 多個家居品牌從市場消失
各項環保政策爭相出臺,“外遷”和“減排”成為北京家居企業不得不面對的課題,不論是節能減排還是外遷都是動輒幾千萬的大手筆,那些實力不強的小企業既遷不動又開不了工,干脆就關門不干,養老去了。市場整體不景氣,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更加突顯,賣場、人工成本高昂,原來四五千萬元就能維持的品牌2016年恐怕難圖溫飽,被市場淘汰在所難免。
2016年人們會發現,很多以前在市場上經常看見的品牌消失,不是被環保逼停,就是被市場淘汰了。
猜想四: 經銷商跑路事件頻發
在過去的2015年,全國各地已經上演了多起經銷商跑路事件:6月,德爾地板鹽城經銷商卷200多名客戶定金跑路;9月,西安必美地板經銷商卷貨款跑路;11月,柳州圣保羅地板經銷商卷40萬跑路……
2016年,受市場環境影響,這種經銷商跑路的戲碼或許會愈演愈烈,甚至出現在很多人們以為可以信賴的品牌家居身上。經銷商跑路的慣常做法,是以優惠誘騙消費者,繞過賣場簽私單,簽到一定份上就卷款跑路,在2016年賣場需加強管理,防止跑路事件損害消費者利益,消費者購買家居用品也要加強警惕,拒絕簽私單。
猜想五: 線上線下渠道爭斗公開化
隨著人們消費方式的改變,電商成為家居行業避不可避的一個方向,由此而來的線上與線下兩個渠道之爭也更加激烈,在2016年雙方的斗爭將揭開面紗,實現公開化。
在2016年即將到來的前一個星期,中國家居品牌聯盟的80個主流家居企業聯名向馬云發出公開信,以不卑不亢的語言直斥淘寶售假,公開向馬云叫板,督請淘寶打假,意味著正牌家居企業正式向線上山寨產品宣戰。這意味著線上線下兩個渠道的爭斗火藥味兒漸濃。
2016年,做電商還是保線下將成為很多企業不得不正視的課題,線上線下渠道的爭斗將更加公開化。家居企業自己線上線下兩大渠道的爭斗也將更趨激烈,例如大自然、芝華仕等傳統家居品牌,在線下有幾千個傳統經銷商,電商渠道與線下難以統一價格,在搶奪線上商機、應對互聯網挑戰的進程中,戰斗會越來越精彩。
猜想六: 大賣場競開超大體驗店
2016年,一個個動輒上千甚至數千平方米的體驗店會在以前寸土寸金的家居賣場出現,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品牌開始集中,大品牌實力強大,需要大店展示全系列產品;二是很多小品牌死去撤場,家居賣場空出了很多位置,不得不用有實力的大品牌填補。
2015年底,在中國最牛的居然之家北四環店,TATA木門已經開出1600平方米的大店,而居然之家十里河店、紅星美凱龍東四環店等賣場也打開墻壁,開出多個樓上樓下二層的大型展示店。家居品牌的集中帶來賣場收入的穩定,對消費者來說,品質的提升、服務的增強同樣受益。(來源:北京商報)
編輯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