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2015年是中國電商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互聯網+”在國家大戰略的層面強勢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是呼嘯而至。但是對于電商,不僅傳統企業面臨思想上的艱難突破和重點選擇,對于互聯網企業和電商企業也同樣是如履薄冰。"雙十一”已經落下帷幕,“雙十二”又將開始,那么就順勢再來說說“互聯網+”、“電商”的那些事兒。如今電子商務在公眾眼中逐漸消退了神秘光環,成為人們生活的日常,身在其中的創業者似乎也回歸理性而不是一味偏執,但還是有一撥又一撥的中國年輕人將電商當做創業的主戰場,時至今日,還有不少人在網上發聲“馬云改變了我的生活”,可見,電商熱潮并未散去,而它與木門等傳統產業的融合,至少還是一種趨勢。
一、互聯網轉型成主流
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都已意識到互聯網轉型,拼的是商品化,電商化的運作能力,供應鏈資源整合能力。在木門電商中,這種比較顯而易見,排名靠前的立邦和多樂士在雙十一前一段時間就進行宣傳推廣,并且推出豐富多樣、適合不同人群的促銷方案,當然在物流配送方面的優勢要比許多國內的企業有優勢。產品、品牌、服務、物流......這些要素環環相扣,在電商領域中任何一個是短板都可能招致消費者的差評,而一些進步神速的國內木門企業,也是在這些方面進行了改進。如某木業企業就電商主動接觸,電商狂歡破億!
二、電商迎來的新市場
穩定可靠的供應鏈是木門企業等傳統企業電商轉型的核心競爭力,但另一方面,電商平臺層出不窮的價格戰,往往使得企業陷入“跟與不跟”的兩難境地,跟著進入電商領域,降價得來的銷量也許成為利潤的一地雞毛;不跟,仿佛一夜間已跟不上互聯網,移動互聯的步伐,這種觀望的心態更令傳統企業陷入焦慮中。
不過,現在很多木門企業也明白電商很難在銷量上給企業帶來幫助,投入電商領域主要是為了品牌建設,在互聯網時代贏取新一代消費者的好感,持續擴大品牌影響力,避免在未來的新趨勢中被淘汰。于是乎當下的電子商務不再是一個只能靠競價來換取流量和銷售額的業務,電商運營人員應該有一個以消費者為核心的營銷思維,要與消費者互娛互動,要使得商務過程的各個環節方便快捷使其舒心,而要完成以上所有環節的模式配套,其實核心就是進行產品的品牌塑造。
恰逢這是個打造品牌的黃金時代,85后,90后已經正在成為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黃金消費人群,他們在購買商品時,不僅僅是在購買一件產品,也在購買一種內心的自我期待,他們期待獲得商品背后的“人文、趣味甚至感情的溫度”。一方是傳播力高效、能量巨大的互聯網,一方是產品不僅僅只是產品,更是渴望通過產品表達的黃金消費人群,這使得以較低成本、高速度塑造產品品牌成為了可能。至于電商是否能真正給木門企業帶來想象中的藍圖,業內人士表示:2016年將是很關鍵的一年。
編輯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