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裝修市場自商品房交易開始而初見繁榮端倪,市場整體分支品類繁多,體系龐大,所以不論從經營還是管理方面講,維持有條不紊的秩序實屬不易,由此消費者的利益就越顯脆弱,需要更多相關機構體制出面監管,2001年3月20日,在北京出現了帶有“家裝”字眼的裝飾監理公司,擺脫了過去只有土建工程,類似鐵路、橋梁范圍內的工程監理歷史,北京市建委在建設部的委托下,大力推廣此項工作,并在當初審核通過了三家相關公司,時至今日卻僅剩其一。
業主憂心忡忡稱壓力過大
買房子裝修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而家裝作為一項低關注度的行業,素日中很少受到重視,一旦要“大動干戈”則多為手忙腳亂,裝修方面的許多理論常識和步驟對于消費者來說多屬盲區范圍,大部分業主都沒有充沛的時間跟著裝修公司“重頭學習”,這種棘手的情況該如何處理?家裝工作要怎樣進行?有些業主會直接想到請家裝監理公司,認為這是一種節約時間、合理安裝的好方式,監理公司作為裝修的第三方,理論上可以幫助業主解決很多“疑難雜癥”,但現今,多數業主并不像認可裝飾公司一樣認同監理公司。
綜上情況,經筆者的走訪調查,大體歸總為以下三點原因:首先,部分業主認為裝修階段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在人工成本和裝修建材普遍上漲的情況下,原有預算經費本身就非常吃緊,很難用更多的資金來聘請第三方監理,與其把多出來的錢拿出來請監理公司,還不如用這部分資金在裝修建材上多費些功夫;其次,不少業主對監理公司仍存有疑慮,曾有網絡曝光家裝監理公司的相關問題,很多“吐槽”帖子中不時出現“無奈”“不負責任”的字眼,浮現于消費者的眼中,造成不少業主對這種形式的監督措施將信將疑,不敢拿自己的房屋作為實驗的“小白鼠”;最后,市場上出現了裝修公司與監理公司的特殊聘用關系,用自己的管理人員監管本公司旗下的施工隊伍,從而很難實現監理公司本職的監管作用,而消費者自己本身對這種形式的分辨能力有限,所以極易被不符合實質的現象所蒙蔽。
行業多方問題影響其生根發芽
整體家裝第三方監理公司之所以會出現發展緩慢,前行道路崎嶇坎坷的境況,緣由不僅有業主方面的問題,行業當中出現的多種情況是其發展行進遲緩的重中之重。凡是都會有行業規范標準,大家依據整個形勢發展的趨勢,在整體方面有所規范調整,而目前整體家裝監理市場仍存有種種問題,例如收費標準參差不齊,有的按照每平方米的規格進行計算,有的以月計數,有的則按照工程造價的百分比進行劃分,不規范的收費標準,會給業主帶來很多顧慮,究竟是節省還是浪費?隨著裝飾公司日益走向規范化和透明化,監理業務受寒流影響,同時,近些年來,精裝房的出現屢見不鮮,而國家對精裝房的施工標準和驗收規范尚處于不完備的階段,所以家裝監理公司在對待此類訂單時,甚至不敢嘗試;由于家裝監理機構面市時間不長,體系內部仍舊存在些許管理機構和管理體系方面的不足之處,對于整個行業的進程有所影響,在人才方面的認證和資質監管方面嚴重不足,也需要得到國家相關管理單位的重視和引導。
整體家裝監理市場走向光明前必定要經歷崎嶇
整體家裝監理市場現階段正處于馬拉松式競跑起步不久的時期,用力過猛或不用力都會造成事倍功半的結果,平緩穩步是一個行業不斷崛起的必經之路。家裝監理雖然尚處于成長期,但是前景卻一片光明,對于業主來說,請監理的優勢還是不少,在現今時間就是金錢的緊張壓力狀態下,業主請監理公司監工,能保證正常的工作,維持平日的生活精神狀態,不用每天專門抽出過長的時間在工地東奔西跑,忙于盲目退換購買所需的各式材料,有了專業人員的監工,在質量的把關和施工工藝方面,都會比不懂行的消費者自己把握要強很多,在不巧碰到裝飾公司故意拖延工期,追加裝修款項之時,能夠起到及時監督和維權的效果,在杜絕高估冒算和粗制濫造問題嚴加控管,因此,家裝監理在日后可能成為業主買房裝修好幫手的幾率很大。前景是光明,但是道路是曲折的,家裝監理市場在經過一系列的整改規范調整之后,走過行業起步的困難時期,列位于沖刺階段的新秀,會成為緊需的又一大家裝新興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