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2015年,許多地板企業或許認為是極其困難的一年,在整體大環境相對低迷的行業背景下,地板企業的發展也陷入了較為尷尬的境地之中。作為在國內發展了近三十年的傳統產業,地板行業今年以來的發展情況究竟如何?企業又該如何在逆境之下謀得發展空間?
整個家居建材市場發展情況相對低迷
過去的大半時間里,地板企業或許為股市而惶惑,或許為互聯網所振奮,又或許正為著大家居而拼搏。所以2015年所呈現出來的滋味,酸甜苦辣夾雜兼有之。那么地板企業該如何應對市場上的風起云涌呢?應該說,市場始終存在,關鍵看地板企業如何打好這一場場硬仗。
從整個家居建材市場的發展情況來說,地板廠家、經銷商可謂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而賣場、消費者往往也各有各的感受,眾說紛紜。有人說,今年是有史以來,家居市場最為低迷的一年;也有人說,我們今年依舊保持20%、30%的增長。有的企業在今年退出了家居舞臺,然而卻有更多企業,將自己手中的刀叉伸向家居這塊大蛋糕。那么地板行業在2015上半年發展情況究竟如何?
中小地板企業仍然需要提升競爭實力
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木地板流通專業委員會會長李佳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整個地板行業上半年的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今年上半年,地板行業的特點表現為,中小企業業績不理想,而這類企業的數量正在減少。與此相反的是,品牌企業正在向著規模化和個性化的方向發展,諸如圣象、大自然、久盛、世友這樣的品牌,業績大多不降反增。“據我所知,久盛和世友上半年都增長了20%。其它品牌企業的銷售也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或小幅上升。”李佳峰說。
與此同時,李佳峰還表示,在統計地板行業多年的發展數據后發現,2008年以前,地板行業處于高速增長期,每年的增長率維持在20%-30%,從2008年到2013年這六年間,國內地板總量沒有太大變化,上下浮動不超過10%,整體發展速度有所減緩。“去年較前年的市場份額并沒有減少太多,在5%左右。但歷史因素造成地板行業門檻偏低,小企業很容易涌進來,卻保證不了產品的環保和質量,造成資源浪費和行業混亂。”
因此,對于地板企業而言,市場的低迷僅僅是相對而言,企業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抓住發展機遇還需要從實際出發,唯有找準突破口,才能真正在逆境之下謀得一席之地。
編輯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