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
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并,國慶假期結束前一天被熱議,空穴來風,最終在今天上午正式確定。滴滴、快的合并后,阿里與騰訊再次相逢一笑。
美團與大眾點評,南北合作,在業務上也是長短互補:美團強于交易,從交易切入O2O,在餐飲、酒店、電影票等領域,勢如破竹;大眾點評,優于信息沉淀,從決策信息切入O2O,除餐飲、酒店等傳統項目外,在婚慶、麗人、會展等高客單價上,鐵索橫江。
與滴滴、快的合并后,提出“一站式出行平臺”戰略,并付諸行動,徹底領跑整個出行市場一樣,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類似的市場格局演進,也將重復。馬太效應在加劇,原本的市場是一超兩強,再加上三四五,O2O領域,卻只有一超。
有了滴滴與快的之前鑒,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并,也就自然而然,合情且合理。市場第一、二合并,準巨頭,最終是新平臺,新巨頭。
看家居企業的合并浪潮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喬治·斯蒂格勒曾指出:“沒有一個美國大家居公司不是通過某種程度、某種方式的兼并而成長起來的”。這話很好地印證了當今社會風起云涌的合并浪潮。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加快,市場經濟飛速發展,市場競爭更是日益激烈,眾多家居企業都在夾縫中成長,為尋求競爭優勢,往往選擇并購等方式,合并風潮席卷而來。
從去年開始,家居品牌企業之間的聯動與合作開始從以前的形式合作轉向深入的實質整合,從小工廠代工走向大品牌之間的代工整合,從制造技術合作轉向小范圍的資本吞并整合……越來越多的家居企業轉換了跑道,從“自己跑”的軌道轉到“騎馬快跑”的軌道。如今,行業的深入洗牌,給了一些企業壓力,但也給了另一些企業機會,而在這種環境與形勢的促動下,兼并與整合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來得更迅猛一些,更有實質性一些。
業內人士表示,家居行業下一步的發展趨勢是橫向合作,甚至會有大規模的吞并現象出現,“未來的趨勢是強強聯合,不排除可能會有更大的并購整合動作出現”。
可能出現“吞并”的三類家居企業
家居業的吞并潮剛剛開始。從目前情況分析,這股吞并潮最先可能從三類企業出現:
第一類是急需擴張產能的企業。
這類企業通常都是發展狀況很好,終端增長速度很快的企業,工廠對終端的供貨供不應求,因此它們需要去并購一些小工廠進來,迅速提高工廠產能。目前,行業中一些大型的品牌工廠都在吞并一些小型工廠,例如中至信家居、金富雅家居等。這種吞并的特點是,吞并資金不大,整合不難,被吞并的都是大企業周邊的小工廠,生產能力與技術能夠達到大工廠的要求,吞并整合后能夠即刻加入到產能生產。這有點像大工廠的業務外包,大工廠業績好的時候,可以把它們網絡起來整合生產,大工廠業績不好的時候,又可以把它們踢出去減輕負擔,大工廠的產能伸縮非常靈活。當然,這對小工廠而言,是一場不公平的市場競爭,但它們卻沒有能力扭轉形勢。
第二類是產品品類單一的企業。
例如沙發、床墊等軟體家居企業。從終端市場看,大家居產品整合的企業更有競爭力,因此一些品類相對單一的企業在工廠現有產能的情況下,想要拓展終端產品線,要么像喜臨門、宜華木業與華日家居這樣相互代工合作,這是一種資金付出低、風險相對小的整合模式;要么就是資金實力很雄厚,可以直接收購兼并其他的工廠企業來補齊自己的短板。
第三類是想要進軍一個新細分領域的企業。
例如華南城想要進軍家居產業,它就收購好百年家居;喜臨門想要進軍兒童家居,它就選擇與華日家居合作,但未來也不排除它會直接收購一些兒童家居生產廠家進來。進入一個新的或不熟悉的細分領域,自己從頭做起需要漫長的時間成本,但如果資金實力足夠,很多廠家企業都愿意選擇兼并的模式進入這一細分領域,目的就是快速參與這一細分領域的蛋糕分割。
合并優促使行業生態化
中國家居行業的集中度偏低,有統計數據顯示,整個家居行業企業數量達到7萬多個,企業品牌有20多萬個,規模相對松散,整體效益偏低,一如當年還沒有洗牌整合前的家電行業。
因此,接下來,在行業洗牌轉型的過程中,現代企業管理中頻繁出現的兼并重組的經營模式將被引入家居行業,資源整合已經成為各大家居企業突破行業瓶頸的首要任務。家居行業也必定會經歷像家電行業一樣的洗牌兼并、收購整合的過程,最終留下來的是像以國美蘇寧為主的流通主體,以美的海爾與格力為制造主體的寡頭主導格局。